鯊魚族群的幸福


照片提供/Paul Hilton
1. 認識鯊魚

鯊魚是一種古老的生物,存在地球的時間已超過四億年,甚至比恐龍還早出現。鯊魚屬於軟骨魚綱,全身的骨架都是由軟骨構成,比一般硬骨魚的骨頭更輕、更柔軟。


1.1 種類


全世界已知鯊魚種類超過380種,鯊魚的體型大小不一,小至身長僅6寸的「侏儒角鯊」,大者如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-「鯨鯊」,身長可達18~60公尺。


1.2 構造


鯊魚身體的兩側,頭部的後方各長有5~7個鰓裂,但沒有鰓蓋,所以鯊魚必須不斷地游泳,讓水通過鰓裂,才不會窒息而死。

鯊魚的背部有一片直立的背鰭,無法像硬骨魚般收攏,具有導航功能;其尾部呈Y字型,上長、下短,尾鰭的上面部分直接由脊柱支撐,增加靈活度,也提供上升的力量。由於背鰭和尾鰭配合,讓鯊魚能夠游得比其他魚類快。

鯊魚最敏銳的器官是嗅覺,能聞到並追蹤到數哩外的血液等極細微的物質。鯊魚除了具有視覺、嗅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外,牠們還具有第六感-感電力,能察覺物體四週的微弱電場;且可以感受到數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。


許多鯊魚口中都有成排的尖銳牙齒。通常前排的牙齒脫落,後方的牙齒便會補上。有些種類的鯊魚會更換整排牙齒,有些則逐顆更換。鯊魚的牙齒呈鋸齒狀,不但能緊緊咬住獵物,也能有效的將獵物咬碎。


1.3 食性


不同種類的鯊魚吃不同的食物,大多數鯊魚是肉食性,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、魚類和腐肉為生。有些鯊魚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、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。但有些鯊魚只吃浮游生物,例如鯨鯊。


1.4 繁殖


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,有胎生、卵胎生或卵生。其成長速度緩慢,性成熟遲緩。隨種類而異,通常5、6歲至10歲才達性成熟。鯊魚的繁殖力非常低,母體每胎產子在2至100尾左右,隨種類而異。由於幼鯊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,以至牠們繁殖、成長的速度根本比不上被獵殺的速度。


1.5 生態位置


鯊魚為食物鏈上的頂級消費者,若過度捕撈使得鯊魚瀕臨滅絕危機,將連帶破壞整個海洋生態系的平衡,損害漁業資源及生態永續。

參考資料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AF%8A%E9%AD%9A
TRAFFIC網站 http://www.wow.org.tw/layout.php?type=page&id=109
細說鯊魚網站http://home.pchome.com.tw/service/sai1284/vision.html

2. 遺失的翅膀、消逝的幸福

2.1 什麼是魚翅?


鯊魚身上有胸鰭,背鰭、腹鰭以及尾鰭等,是用以提供浮力、維持平穩、游泳前進的「翅膀」。經割取加工處理後剩下的軟骨稱為「魚翅」,俗稱「翅筋」。若這些翅筋在烹煮調理後仍能連成片,則稱為「包翅」或「排翅」,等級較高;而已經分散的,則稱為「散翅」,等級次之。


2.2 魚翅是「高檔食材」的迷思!


自古因漁業技術的限制,鯊魚是較難捕獲的魚種,加上一條魚只有幾片鰭(翅),以及魚翅加工烹煮過程繁複,讓魚翅成了向皇家進貢的珍貴食材。進而在華人心裡種下了「食用魚翅代表地位尊貴」的刻板印象,有「無翅不成宴」、「先來碗魚翅羹漱漱口」等炫耀奢華的說法。


2.3 魚翅不含任何有益人體的營養!


華人食用魚翅的一大原因,來自於傳統的「進補文化」。而這其實是建構在對魚翅的認知謬誤上:一是魚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二是魚翅軟骨含有能抗癌的物質。


根據香港大學發表的《危險的魚翅湯》報告數據指出,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,魚翅並不含有任何有益人體高價值的營養。雖然魚翅含有較高含量的蛋白質,但卻是屬於纖維蛋白的膠原蛋白,是一種不完全蛋白,其氨基酸的構成不完全,人體對它的吸收率十分有限,倒不如吃魚肉來的營養。


至於食用鯊魚軟骨有防癌、治癌此說法,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(NCI)與國家輔助與替代療法中心(NCCAM)資助的嚴謹設計與執行的替代療法研究中已證實:鯊魚軟骨無助於癌症的預防與治療。


其實魚翅本身並沒有味道,須搭配香菇、火腿或雞隻等材料熬煮成高湯。許多人之所以認為魚翅好吃,在於它絲絲分明、軟中帶Q的口感。但這樣的口感,有許多食材可以替代。


2.4 魚翅富含重金屬汙染


全球海洋污染日益嚴重,海洋生物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比例也日漸升高。近年來,因工業廢水不斷排入海洋,每年進入海洋環境的石油高達2百萬噸以上。已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,工業廢水造成海水中重金屬含量變高,加上鯊魚處於海洋食物鏈頂端,當鯊魚捕食遭汙染的魚類,身體裡的重金屬也不斷累積。2008年香港進行市場抽查發現,10個魚翅有8個含水銀。


除含重金屬外,魚翅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使用雙氧水漂白;因烹飪無法去除水銀或其他重金屬毒性,吃魚翅勢必導致重金屬積累。衛生單位也呼籲,汞在人體內蓄積過程易影響神經,造成運動失調、心理焦慮、眼睛與視力模糊,孕婦與兒童應避免食用。

3. 鯊魚族群生存危機—骨牌效應!將危及人類生存永續!

3.1 為了魚翅  台灣近五年屠殺了三千多萬隻鯊魚


由於亞洲市場對魚翅的需求龐大,加上價格較高,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漁船在將鯊魚捕捉上船後,為節省船艙空間,便只割下2%價值昂貴的魚鰭,然後將98%的魚身拋回海中。沒有鰭無法游動以獲得氧氣的鯊魚,往往窒息而死,或是被其他的魚啃食…。

根據漁業署統計,台灣每年捕捉鯊魚量約在6-7萬噸之間,近五年魚翅進口量更高達三千噸。保守估計,五年來台灣等於屠殺了三千多萬隻鯊魚。人類如果繼續食用鯊魚,將使鯊魚族群加速崩解,海洋生態系統更為失衡!

3.2 過度捕撈導致生物鏈失衡,將損害漁業資源及生態永續


照片提供/Paul Hilton
英美科學家於2006年根據香港魚翅貿易數據,推算出每年至少有4到7千萬隻鯊魚的鰭被使用在魚翅湯中,使得鯊魚數量在近半個世紀內,以驚人的速度銳減。世界自然保育聯盟(IUCN)有關鯊魚族群量的研究指出,現有111種鯊魚的生存已出現危機,其中20種受到嚴重威脅,25種瀕臨滅絕,另外66種生機脆弱。科學家警告,如果人類持續過度捕撈漁業資源,2048年以後,人類將只剩水母可以食用。

由於卵胎生的鯊魚性成熟速度緩慢,且繁殖胎期甚久、胎數甚少,通常每1到3年只生下1~2隻幼鯊,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,以至牠們繁殖的速度根本比不上被獵殺的速度。研究並指出,一旦屬於頂層掠食性動物的鯊魚大量減少,中層掠食性動物便會暴增,最後將造成海洋生物鏈的失衡。舉北大西洋的例子來說,由於鯊魚族群減少,造成以扇貝為攝食對象的魟魚大量繁殖,已使當地具百年歷史的扇貝漁業消失。另外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,鯊魚的主要獵物─八爪魚的數目增加,使得更多龍蝦被八爪魚捕食,龍蝦捕撈業因此受到影響。

3.3魚翅的市場現況


(1)消費國及進口國

近年來全世界年度鯊魚捕殺量約為80萬噸。加工處理後的魚翅,50%以上是在中國消費,為世界食用魚翅最多的國家,其中魚翅羹又占30%到40%。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地的消費力也很驚人!

(2)出口國

約八十七個魚翅出口國中,出口量最多的是西班牙,然後是新加坡、台灣、印尼等地。

4.各國保護鯊於的法令與措施

至2011年3月為止,已有美國、菲律賓、塞內加爾、東加、剛果共和國、哥斯大尼加、迦納、蓋亞那、賴比瑞亞、帛琉…澳洲等14個國家,簽署了聯合國「迴游物種保護公約」(CMS)-「促進洄遊鯊魚保護和管理」備忘錄。保護鯊魚已是全球無法忽視的趨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